繁體中文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旅游一条龙 > 走进必背瑶寨 > 详细内容
走进必背(2)
字体大小: 【】 【】【

  

走进必背瑶寨

     大瑶山深处的必背瑶寨,过去是个外人极少涉足的地方。一条前些年修建的公路,才将这里和外面的世界联系起来。     初听“必背”这个名字,觉得有些绕口。听当地人说,这里本来叫“鳖背”,是因为所处的小山形似鳖的脊背,后来便去繁就简改为现名。
       响亮的鼓镲声中,走来一群身着瑶族服饰的男女老少,向过桥来的游客献上用竹杯盛着的瑶家自酿的水酒。瑶族热情好客的传统,在迎客的表演中得到再现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这里居住的瑶族属于“过山瑶”,瑶族的一个分支。据说远从隋唐时期,就有从湖南等地迁入的记载。明清以后,由于灾荒和战乱等原因,又有大批瑶民向两广云南大山深处迁徙,过一山又一山,游走耕居的他们被称为“过山瑶”。

       过山瑶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,除了瑶语也通行客家话。为避开大山里的贫困,过去有许多过山瑶走出大山去寻求生路。走出瑶山的大多数到了东南亚,后来又展转到了欧美各国。现在,旅居美国、欧洲、东南亚等地的瑶族华侨,还经常来到必背寻根问祖。1986年在香港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瑶族研讨会,闭幕式也安排在必背瑶寨。据说,现在散居于国外的瑶胞约有八万人。

       穿着精美刺绣图案服饰的瑶族演员,为客人表演传统的民族歌舞,还盛情邀请客人一起共舞,引起阵阵掌声和笑声。瑶族一向能歌善舞,在过去的年代,青年男女都以山歌传示爱情。其实,现在瑶族同胞的服饰也在慢慢地改变,特别是年轻人已与山外没有太大的区别。

       上山去访问过山瑶人家,刚刚下过小雨的山路还不太好走。瑶寨的建筑多是以石头和土坯为基础的树皮屋和竹屋,别具一格的吊脚楼依山临壑而建。如今虽然电已经上了山,有的人家也在看着电视,但总体上还停留在旧日时光。河的对岸已建起了一座新的必背镇,居民楼、商业网点等也较齐全,山上富裕些的人家已搬到新的镇子。

       供客人用餐的是一种“长桌宴”,窄长的桌子摆上瑶家特色的饭菜。虽然这里的饭菜不一定合外来客人的口味,但装在竹筒里的竹壳饭还是颇受人们的欢迎。

       站在山上望去,远近瑶山上的层层梯田在云雾里若隐若现,对岸新的市镇历历在目。苍山碧水的瑶家祖居之地,似一幅浓墨重彩的美丽画图。

  

  

  

上一篇:走进必背(1) 下一篇:竹筒饭

乳源必背瑶寨版权所有       粤ICP备09188146号

地址:韶关市武江区新华南路4号(二楼办公室)

电话:0751-5420988      传真: 0751-8756331    EMAIL:1010545129@qq.com